这里,山川壮丽、气候宜人、文化多元,是人们眼中的“诗和远方”;这里,时光悠悠,美好生活需要停下来、住下来细细品味……从“欢迎来”到“留下来”,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放慢脚步,在云南驻足旅居,感受“始于山水、归于烟火”的美好,体验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。
麒麟区候鸟客寻觅清凉家
旅居客在学习吹奏葫芦丝。 记者隋鑫摄
午后的阳光照在“楠溪别院”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上,来自湖北的王女士手持葫芦丝,倚坐院内凉亭里吹奏着《月光下的凤尾竹》,悠扬的曲调在19.7℃的清凉空气中,勾勒出麒麟区沿江街道大龙社区独特的避暑图景。
“这里不仅风景如画,还处处透着家的温暖。”今年夏天,王女士一家租住3间相邻客房。闲暇时,一家人常在庭院凉亭里合奏乐曲。“在这里,民宿老板待人亲切,邻居格外热情,我们就像回到‘第二个家’。”王女士说。
“今年夏天,社区已接待500多名避暑游客。”大龙社区副主任李志伟介绍,2018年,社区成立公司,将兰香会馆(龙庄)升级改造,建成集餐饮、民宿、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农庄,形成“游在水乡、吃住大龙”的良好局面。避暑游客主要来自四川、重庆、上海、湖南等地,最短的住1个月,最长的会住满整个夏天。
同住“楠溪别院”的山东旅居客石锁兰今年73岁,每天清晨,都要和老伴沿着青石板路散步到麒麟水乡,在晨光中打上一套健身操。“这里空气清新,环境美得像画似的,住着浑身舒坦。”她笑着说。
“要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。”谈及民宿经营心得,“楠溪别院”经营者陈雄花分享说,从提供针线包到代取快递,这些贴心服务让自己在民宿开业短短几个月就实现了9万多元收入。
中午时分,“乡逸民宿”的院子里飘出饭菜香。辣子鸡、酱水鱼、黑皮子……地道的曲靖美食让旅居客们赞不绝口:“我们老年人就爱吃这些绿色蔬菜,带着泥土的清香。”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因避暑相聚在这里,同吃“一锅饭”,同说“一家话”,不是一家胜似一家。民宿老板赵聪香说,民宿已开业4年,提供三餐,以吃住一体的模式经营,每间房每天保底营收240元。“房间供不应求,客人来了就不想走。”
“我们有着清晰的发展规划,明年新房建成后,接待能力还能再翻一番。”谈起大龙社区的民宿发展,李志伟充满信心,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,社区安排专人常态化保洁,提升片区绿化、亮化,组建专门的服务团队,带头服务外地旅居游客,引导辖区居民为广大游客办好事、解难事。“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感受到清凉,更要让他们记住这份温暖,让越来越多的‘候鸟客’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。”
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随着都市人愈发向往田园牧歌,大龙社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心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夏避酷暑,冬躲严寒,当贴心的服务遇见如画的风景,当外来的客人变成熟悉的自家人,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便在这山水之间徐徐展开。
大理市银发族悠享慢时光
旅居客在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的食堂用餐。记者李丽摄
清晨跟着白族老师学跳霸王鞭,午后采摘茶叶体验下关沱茶制作工艺,傍晚在社区制作鲜花饼、聊家常……在大理苍山脚下的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,来自北京、上海等地的老年旅居客们正享受着别样的美好时光。这也是大理市“旅居养老”模式的生动写照。
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位于大理市大理镇上末村,空气清新、气候宜人、交通便利。社区主打“乐养”特色,专注于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旅居服务,设计了7天、15天、30天等不同时长的旅居套餐,推出苍山徒步、洱海生态廊道游览等自然体验,以及景点参观、市集体验等文化活动,并将扎染、下关沱茶制作、鲜花饼烘焙等非遗与民俗项目融入日常,让老年旅居者深度感受当地文化魅力。
“‘住下来、玩进去、融进去’是我们的核心目标。”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快乐活动部经理速蕊介绍,社区的乐养管家团队会提前了解每位老人的兴趣爱好与身体状况,有针对性地组织体验活动。比如,为精力较好的老人安排短途徒步、农场体验,为偏好安静的老人准备书画、手工等室内项目。
除了丰富的文化体验,专业的康养服务是社区的另一大亮点。走进社区,白族青瓦白墙风格的建筑群中,“花、木、石、染”主题的乐养公寓错落有致。适老化细节与智能科技系统无缝衔接,紧急呼叫装置、无障碍通道、健康监测设备全天候守护安全。社区还配备微压氧舱、中药熏蒸、红外艾灸、脊柱平衡按摩等专业设施,为旅居客提供体系化健康管理服务。
“服务好、环境好、气候好,来了就不想走。”来自北京的王国锋今年69岁,对社区服务很满意,与老伴已在此居住近半个月,计划停留1个月。去年,他们也曾来此旅居。同样来自北京的崔阿姨说:“这里早晚凉爽宜人,跳舞交友、采茶制茶,每天充实又不孤独,这就是我理想的老年生活。”
自2023年至今,太保家园大理国际乐养社区已接待来自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地的老年旅居客2.3万人次,实现直接养老旅居消费约1800万元,成为大理“银发经济”的重要增长点。
与高端乐养社区形成互补,大理古城内的玉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则提供另一种“社区互助”养老模式。这个集膳食供应、保健康复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,以便捷化、亲情化服务为核心,深受本地老人欢迎,也吸引了不少外地长居者。
玉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不大,但功能齐全。工作人员会定期组织健康讲座、免费体检,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,提供个性化康复建议。这里还形成了浓厚的“邻里互助”氛围,志愿者定期上门帮扶行动不便的老人,街坊邻里互相照看,让养老成为“社区之责”。来自北京的72岁老人李胜利已在此居住半年,他说:“大理的环境和气候都很好,本地人热情,我打算长期住下去。”
两种模样,一种幸福。从“旅居+康养”的高端服务,到“社区+邻里”的便民模式,大理的养老服务模式互补共进,带动了相关消费,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,让“银发族”在苍洱风光中真正实现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享。
峨山县旅居客沉浸诗生活
美丽的峨山县城。通讯员施贵生摄
走进峨山县小街街道年景村的一家温泉酒店,游客正在享受温泉洗泡的惬意与清爽。来自甘肃兰州的游客司效刚自从去年来到小街,便喜欢上了这里。“去年,我们在小街街道住了两个多月,今年准备住上3个月。”司效刚说,他每天除了游泳、泡温泉外,还会练习书法、打乒乓球,日子休闲惬意得“像诗一样”。
近年来,峨山县围绕“一核一轴两环”旅游业空间布局,一盘棋推进乡村旅居、城镇旅居、医养旅居、养老旅居等旅居业态发展,让游客从“打卡式旅游”向“沉浸式旅居”转变,着力打造令人向往的诗意栖息地。
在双江街道宝山村委会摆依寨村民小组,村内古树成荫,房舍错落有致,各家各户墙面上绘制着彝族风情浓郁的图案。摆依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,积极打造集民俗体验、生态康养、农耕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旅居目的地,让旅居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,深入体验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,感受“始于山水、归于烟火”的美好生活。
“我们以‘一步一非遗,一村一特色’的方式完成资源梳理,畅通政商服务沟通渠道,成功吸引龙头企业进驻发展投资,共同打造峨山县摆依寨彝族特色旅居营地项目,预计年内完成建设。”双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小艺介绍,双江街道围绕“山水田园城、非遗文旅城、幸福和谐城”发展定位,以“多彩非遗·谧境康养”为主题,充分激活各类资源,打造“沉浸式”农文旅特色示范项目,让游客深度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民族风情。
云报全媒体记者隋鑫李丽秦蒙琳王剑钊 通讯员矣俊兰吉秋羽
来源:云南网
牛途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